工业机器人产业概况

【行业动态】 2024年11月11日

本文将对工业机器人定义及分类、政策分析、产业链分析、投融资概况、重点企业概况、行业发展趋势等进行梳理,以供参考。

定义及分类

工业机器人是指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加工制造功能。相比于传统的工业设备,工业机器人具有易用性、智能化水平高、生产效率及安全性高、易于管理且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使得它们可以在高危环境下进行作业。工业机器人替代人类完成生产是未来制造业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也是未来实现工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保障。一般地,工业机器人主要由主体、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政策分析

随着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业机器人不仅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替代人工作业,保障人员安全。因此,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工业机器人发展,如不断提高行业技术水平,拓宽行业应用领域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其中提出深入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提高汽车、电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医疗、农业等应用领域机器人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的供给能力。推动建立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建设“机器人+”产业链供需对接与应用推广公共服务平台。

产业链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其上游主要是指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减速器、同服系统、控制器三个,占总成本的比重分别35%、25%、15%,合计成本占比将近80%;中游是指机器人本体,包括多关节机器人、SCARA机器人、坐标机器人等;下游是指系统集成和主要应用领域。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汽车制造、3C电子、金属加工仓储物流等。

  • 上游:减速器

减速器又叫减速机,是由多个齿轮组成的传动零部件,减速器利用齿轮的啮合改变电机转速、扭矩及承载能力,可用于实现精密控制。其主要是由齿轮、箱体、轴承、法兰、输出轴等部件组成。减速器主要分为通用、专用、精密减速器,其中应用于机器人产业的主要为精密减速器,一般是指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相对于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结构更简单,质量和体积更小,单级传动比和精密度更高,在机器人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 上游: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是指以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控制量组成,能够跟随任意变化的输入目标或给定量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驱动器和电机两个部分。其中,伺服驱动器是指用来控制伺服电机的一种控制器,其作用是将运动控制指令转化为驱动伺服电机作出相应运动的驱动电力(包含电流、电压、频率等要素)。伺服电机是指一种精确运动控制的执行电动机,在伺服控制系统驱动控制下,实现电动机轴上的扭矩、角速度和/或较为移输出。

  • 中游:市场需求较为疲软,部分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实现逆势增长

在人口红利消失和机器人制造门槛下降的背景下,机器人和智能设备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机器人更是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为推动工业机器人发展,国家推出一系列相关政策,使得2019-202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上涨。2023年1-11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下降2.8%,达38.76万套。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需求疲软,导致销量略微下滑,企业采取谨慎态度所致。从销量来看,中国工业机器人在2023年前三季度销量微降0.1%至20.7万台,预计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恢复,行业销量将恢复增长状态。

  • 中游:市场需求较为疲软,部分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实现逆势增长

2023年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中,<20kg6-axis、Cobots出货量呈现上涨趋势,分别同比上涨16.4%、3.5%。其中,<20kgi-axis可分为底座型和桌面型,底座型受光伏领域拉动需求较好,且拓展至更多应用的场景,如接线盒安装、检测上下料等,为出货量的增长提供动力。Cobots在汽车行业相关需求持续释放,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使得出货量实现逆势增长。

  • 中游: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加速

近年来,在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工业机器人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纷纷壮大,同时随着行业应用市场的逐步打开,客户认可度的进一步提高,国内厂商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内资厂商为92619个,较上年同期增长27%,占比达到44.8%;外资厂商达到114204个,较上年同期下降15%,占比达到55.2%。预计未来国内厂商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加速。

  • 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光伏行业表现亮眼

虽然2023年以来国内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但工业机器人市场仍需一段时间才能够被激活。2023年前三季度,除光伏、汽车电子、半导体等领域外,原来的主力行业如锂电池、电子等行业需求出现萎缩或增速放缓的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光伏行业表现亮眼,较上年同比上涨100%,成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重要的应用领域。这一方面是受当期处于光伏行业的集中扩产期,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较大,另一方面,光伏制造各工艺环节的机器人渗透率持续提升,硅片、组件提速扩产需求催生新的机器人应用场景。

  • 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光伏行业表现亮眼

受益于双碳战略实施,光伏行业发展较为迅猛,2023年1-11月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6388万千瓦,较上年同期增加9817万千瓦,较2022年全年增加7647万千瓦,创下历史新高。从零部件来看,光伏硅片、电池、组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增长幅度均在60%以上。

  • 下游:新能源汽车发展潜力大,进一步打开工业机器人增量需求

在汽车制造中,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非常广泛,已被用来加工和生产各种汽车零部件。通过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汽车制造商能够实现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性,降低成本和能耗,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生产。

投融资概况

当前,机器人产业正迈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机器人+深入推进,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资本市场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热情也持续高涨。而工业机器人作为机器人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其融资市场也持续火热。据统计,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融资数量达到105件,融资金额达到112.54亿元。其中蓝海机器人、银河通用、瓦特曼、埃斯顿江苏智能等都获得上亿元的融资。

重点企业概况

  • 埃斯顿

是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主要聚焦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为新能源、五金、3C电子、汽车工业等细分行业提供智能化完整解决方案,推动各行业转型发展。从发展历程来看,公司于1993年成立,最初公司是以金属成形机床数控系统起家,后拓展至伺服系统;2011年开始研发机器人本体;2015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2016-2017年,公司收购了7家公司,其中四家是欧美企业,使其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厂商;2019年公司收购了控股德国焊接机器人公司Cloos;2022年公司产品线得到不断丰富,相关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 新时达

创立于1995年,最初以电梯控制技术起家,直到2013年工业4.0概念的提出,公司积极抓住机遇,成立新时代机器人公司,开始布局工业机器人及运动控制系统业务。自2013年以来,公司陆续手偶深圳众为兴、上海晓奥享荣、上海会通科技三大公司,从产品本身、应用领域及销售渠道全方面延伸机器人产业链布局,为公司未来的发展保驾护航。

  • 汇川技术

是一家专注干工业自动化控制与驱动技术的上市科技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公司拥有多层次、多产品、多场景的核心技术优势,形成了多产品组合解决方案或定制化解决方案优势,在市场上有着相对领先的地位。目前,公司业务主要包括通用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智慧电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其中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中的份额达到7.02%,排名第六,其中SCARA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22%,排名第二,且内资品牌第一名。

  • 埃夫特

是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高科技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共二页机器人以及智能和制造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形成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到机器人整机再到机器人高端系统集成领域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是少数国产机器人企业同时布局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的厂商。

  • 凯尔达

是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及工业焊接设备领域,是一家集自主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系统集成、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上市公司。公司主要服务于汽车及汽车零配件制造、健身器材、金属家具等行业。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家政策的支持,工业机器人发展空间广阔: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国家积极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而工业机器人是传统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其需求量也将不断增长。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逐步推动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全面推动智能制造:加快推动中小企业字化转型,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在中小企业先行先试;加大安全应急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在民爆等高位行业领域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随着该政策的有效实施,制造业企业将不断推动智能制造为工业机器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制造业企业将更加依赖于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将成为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将刺激工业机器人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升级,从而更好地适应制造业企业的需求。
  •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高端产品国产化率提升空间较大: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力度,逐步实现技术突破,在关键零部件领域打破海外垄断,如在伺服系统、减速器等方面,国内企业已经逐步实现自主研发和生产,摆脱了对进口的依赖,同时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感知技术等方面,国内企业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优化,国产机器人的性能和质量已经得到显著提高,逐步得到了市场的人认可和接受。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高端领域有所不足,仍需要继续加强技术研发,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国产化率和技术突破,未来,高端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提升空间较大。
  • 加强人才培养,推动薪酬待遇的提高: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因此,加强人才培养将是推动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对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人才。其次,政府和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工业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行列中来。如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给予创新奖励等方式,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此外,也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研究等方式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未来,随着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工业机器人将得到不断发展。
  • 应用场景进一步延伸,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工业机器人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适用性强、安全性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展。除了传统的汽车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还延伸到了机械加工、电子电器、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领域。工业机器人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高效、安全和精确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劳动成本和安全风险。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还将进一步扩展,市场空间也将不断扩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智研咨询,仅供参考,如文中所用的文字、视频、图片等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13902298236(同微信),我们将立马删除!